
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兰小欢
书籍分享 - 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
首先博主想说的是,这本书,很好!!。
这本书从购买到现在,博主读了三遍,三遍啊!!
当步入社会后,还能够看实体书,并且看三遍!!足以证明这本书的!!
这本书讲了
政治
历史
局势
博弈
...
从目录,你就能看得出它的内容
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
财税与政府行为
政府投融资与债务
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
城市化与不平衡
债务与风险
国内国际失衡
政府与经济发展
看这本书的时候博主正处于公司大裁员,在家待业的状态,由于博主待的公司是服务行业(xx在家),当初进来是因为它的 使命/愿景/价值观 以及它的口号“让服务者和被服务者感到幸福” (๑•̀ㅂ•́)و✧ 深深折服了博主,博主认为这不是一家金钱至上的公司,有温度,有社会责任感,确实在每周的晨会上,对遇到不幸的家政人员会悼念,大家能一起为受苦难的人捐款捐衣(博主捐了好几件),即便工资不高,加班没加班费,博主还是乐在其中,感觉对社会作出了点正向的改变。
然而,当软件稳定后,大裁员!!!
从此,博主顿悟了,社会就是如此,不能抱着和学生时代一样的理想主义的观念了,,Ծ‸Ծ,,
这时图书分享会的小伙伴分享了这本书,闲来无事,觉得口碑蛮好,那我就瞅瞅~
书中开始讲述了招商引资,土地财政,以京东方为例子描述了政府投资,房价,低消费...
其中书中的一段内容深深引起了博主的兴趣!
一家企业,在开始进入某一赛道的时候,往往能取得巨大的利润,但这些利润并不是真正商品因有的价值,而是由于先进入赛道的原因,所享受的红利。
当其他企业跟风大量的进入这个赛道的时候,必然会产生竞争,从而打响价格战,最终演变成供过于求的场景,而最终能从这场竞争的战场脱引而出的,必然要有自己所沉淀的东西,这会逼迫企业将质量提高,且价格相对低廉,营销反而不再是核心竞争力。
博主在经过反复思量,觉得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在于 人 ,而不是可以量化的产品,产品的质量可以严格把控,而人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,毕竟人心是最难以琢磨的,博主的这家公司曾经提出 ”五年十万人“ 的口号,十万人,那么一线服务人员能有个7-8万,想要严格把控“质量”,确实很难,而且现在信息话又那么快,随便曝光个家政人员偷窃啥的,那公司名声一臭,这现金流就会有大问题。
所以,博主认为下一家公司一定要找有核心产业的,最好是重资产,符合当前政策扶持的,比如最近一次人大所提出的,“供应链”。
内容简介
“在成功的经济体中,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,不是意识形态化的。是具体的,不是抽象的。”
直面真问题、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“毕业课”
☆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
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,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,推动经济增长?
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,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?
☆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
扼要论述+延伸阅读指引,满足弹性认知需求
生动解说光伏、面板等行业案例,清晰复盘宽窄巷子、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
☆ 微观机制+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
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
解读城市化、房价、贫富差距、债务、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
☆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,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。
“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,比了解‘我’认为应该怎么办,重要得多。”
原文摘录
地方政府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,它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,这一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
要想把握政府的真实意图和动向,不能光读文件,还要看政府资金的流向和数量,所以财政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。
我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计划经济,所以地方政府掌握着大量资源(土地、金融、国企等),不可避免会介入实业投资。由于实业投资的连续性、复杂性和不可逆性,政府的介入必然也是深度的,与企业关系复杂而密切,不容易退出。
中国人财富的压舱石是房子,美国人财富的压舱石是金融资产,这个重大差别可以帮助理解两国的一些基本政策,比如中国对房市的重视以及美国对股市的重视。
债务累积或“加杠杆”的过程,就是人与人之间商业往来增加的过程,会推动经济繁荣。而债务紧缩或“去杠杆”的也就是商业活动减少的过程,会带来经济衰退。